初中地理《陆地地形》
一、考题回顾
二、考题解析
【教学过程】
环节一:导入新课
运用多媒体导入法,展示出平原、高原、山地、丘陵和平原的图片,并提出疑问各种地形有何特征呢?如何判断地形类型呢?进而导入新课。
环节二:新课讲授
(一)地形的概念
【教师活动】通过阅读总结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状况,提问:什么是地形?
【学生活动】学生快速浏览教材,总结得出: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,总称为地形。
(二)地形类型
1.基本地形类型
【教师活动】展示塔里木盆地、青藏高原、长江中下游平原等著名地形区图片。
【学生活动】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展分享结果。
【教师讲解】陆地上的地形类型主要分为平原、高原、山地、丘陵和盆地这五种,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也是十分广泛的,可以根据其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来进行划分。
2.基本特征
【教师活动】展示各个地形类型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。提问:各个地形类型又有哪些特征呢?
【学生活动】学生四人为一小组,结合示意图展开讨论总结。
【教师提示】引导学生从地势、海拔等方面分析。
【学生活动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。
【教师总结】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势起伏小,不同的是,平原的海拔一般较低,在200m以下;高原的海拔较高,在500m以上。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崎岖不平。不同点是,山地较高,海拔躲在500m以上,坡度较为陡峭,沟谷较深;丘陵则相反,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m。盆地的整体特征是中低周高。
环节三:巩固提高
解决课前悬疑:陆地地形有何特征?如何判断地形类型?
展示资料卡,世界陆地地形之最,邀请同学以小导游的身份进行介绍。
环节四:小结作业
小结: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。
作业:搜集你家乡地形以哪种为主?尝试描述其特征,并进行组内分享。
【板书设计】
【答辩题目解析】
1.简述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的两大地带。
【参考答案】
高峻山脉主要分布的两大地带:
(1)太平洋沿岸山脉带,如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观南、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,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。
(2)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,大体上呈东西方向延伸,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、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。
2.说说你了解的地理教学方法?
【参考答案】
我了解的地理教学方法有:
(1)歌诀法:如在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大小的顺序时,利用歌诀法,学生学起来会更加的容易,趣味性也可以增强。
(2)观察法: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,联系课本上所教授的地理知识,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,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,就要在课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“学习生活中的地理”,不断向学生“授之以渔”。
(3)地图法: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,在日常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,应该尽可能的将地理知识地图化,使得学生学会以文析图、图文结合。
总之,我觉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,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,还应该不断地实践与创新、反思与总结,才能给学生更好的课堂体验。